-
國之瑰寶——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在西漢文景時期。據《西京雜志》記載,漢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鎧甲,用金絲連接。這種玉匣就是人們日常說的金縷玉衣。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征。
查看更多 -
敦煌前之敦煌——四神云氣圖
壁畫出土于芒碭山梁共王陵內,在地宮前廳頂部及南壁繪有一幅將近30平方米的西漢彩繪壁畫,這幅壁畫主要內容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靈芝及云氣紋等組成的圖案。
查看更多 -
漢玉
兩漢時盛行玉器,主要有:佩飾虎形玉飾件、雙人對舞——玉舞人、蒲文玉壁、玉蟬、玉琮、玉戈、白玉舞人配、玉豬等。
查看更多 -
銅匜
古代一種盥洗器?!蹲髠鳌酚小胺顓F沃盥”的話,沃的意思是澆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臉,說明匣是古代盥洗時澆水的用具。
查看更多 -
鎏金銅牌飾
鎏金是一種金屬加工工藝,亦稱“涂金”、“鍍金”、“度金”、“流金”,是把金和水銀合成的金汞劑,涂在銅器表層,加熱使水銀蒸發,使金牢固地附在銅器表面不脫落的技術。
查看更多 -
陶鴨
漢代時陪葬逐漸不再用活物,故在很多的漢墓中出土了陶鴨,陶兔等陶制牲畜。
查看更多 -
金餅
一般指漢代的麟趾金和馬蹄金。麟趾金和馬蹄金系指漢武帝時的黃金幣。麟趾金呈圓形餅狀,馬蹄金呈橢圓(或圓形)、底凹、中空,似馬蹄狀。在芒碭山漢梁王地宮內出土了大量的呈圓形餅狀的麟趾金。
查看更多 -
中國唯一刻有法律銘文銅鐘——上御鐘
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金屬撞擊器。通常作為一種軍事或宗教建筑的附設器具,用于報時或召集人群、發布消息等。
查看更多 -
侍女俑、騎士俑、守門俑
出土于梁共王陵,面目清秀身材窈窕,因斷臂故稱為“東方的維納斯”。身體本有彩繪服飾,現已因空氣侵蝕而脫落。
查看更多 -
車馬器
古代馬車上的部件,主要有軎、轄、軛、馬銜、馬冠飾等,芒碭山梁孝王王后陵陪葬坑內出土車馬飾件1800余件,均為實用器。
查看更多 -
濾煙宮燈
該燈屬西漢晚期器物,燈用青銅鑄造,從下而上由三足爐、燈盤、燈罩、煙道等部分構成。爐的各部分可拆卸,便于清洗燈內積灰。類似的濾煙宮燈在全國考古發現中屈指可數。其科學的構思設計,顯示出兩千年前我國鑄銅工藝的先進水平和工匠們精湛的鑄造藝術。
查看更多 -
鎏金鋪首銅沐盤
王宮內洗浴用的鎏金鋪首銅沐盤、銅匜
查看更多 -
漆衣彩繪陶壺
陶胎,輪制??谖⑼獬?,細頸,鼓腹,圈底,圈足。器表髹黑漆,頸部用金粉飾蟠虺紋一周,里以紅色填繪圓點紋;肩部用金粉與紅色飾斜角雷紋及云紋一圈;腹中部的兩道凸弦紋之間用紅、金色繪變形蟠虺紋,下腹部用紅、金色飾卷云紋。
查看更多 -
白玉劍
芒碭山出土的漢代白玉劍,這套玉劍飾共四件:有玉劍首,白玉浮雕蟠螭紋劍格、白玉紋劍珌、白玉透雕蟠螭紋劍珌,分別裝飾于劍的各個部位。用玉嵌綴裝飾劍,開始于春秋而盛于兩漢。這種劍并不是臨陣兵器,而且表示身份地位的佩掛劍。該白玉劍1994年出土于該墓陪葬坑。
查看更多 -
漢畫像石
所謂漢畫像石,實際上是漢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闕和廟闕等建筑上雕刻畫像的建筑構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