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梁王陵景區(5A)
漢梁王陵景區為芒碭山旅游區主要景點之一,包含梁孝王陵、梁孝王王后陵、梁共王陵、芒山寺等景點。芒碭山西漢梁國王陵墓群是從公元前144年梁孝王劉武首葬芒碭山的保安山后,歷代梁國國王皆擇山而葬所形成的,前后歷經八代九王約150余年。該陵墓群于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漢梁國王陵墓群“斬山為廓,穿石為藏”,其中梁孝王王后陵被譽為“天下石室第一陵”,該陵墓容積達6500余立方米,墓室內有中國最早的冰柜、坐便式廁所、神秘的相思道,構筑絕妙,氣勢恢宏。梁共王陵內的“四神云氣圖”彩繪壁畫,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科研價值。
梁孝王王后陵——氣勢恢宏的石室地下宮殿
王后陵位于保安山北峰,坐西面東,南距梁孝王陵約200米,此墓屬于大型“鑿山為室”的石崖墓,距今2100多年,是人工在堅硬的巖石中開鑿而成。王后陵于1991年被發現,有東西兩個墓門,地宮內部有三段甬道,東宮、西宮兩個主室,車馬室、棺床室、貯冰室、浴室、廁間等三十四個貯藏室,還有回廊、排水系統等重要結構組成。東西全長210.5米,南北最寬處72.6米,總面積1600平方米,容積6500立方米。這是目前我國發現最大的石崖墓,被專家贊譽為“天下第一石室王陵”。
為防止陵墓被盜毀,整座地宮用近3000塊塞石封堵,塞石上刻有排列位置序號、尺寸、工匠名字、宮室方位、施工次序等,這為研究漢代的書法、文字、歷法、尺度等提供了寶貴資料。
梁國處于文景盛世,國力雄厚,經濟發達,地宮建造極盡糜費,堪稱我國古代建筑中的藝術杰作,也充分顯示了“古人作事奇偉可驚”的聰明才智和創造能力。在火藥尚未發明的兩千多年前,僅憑人工一錘一釬的敲打,完成如此巨大浩繁的工程確實令人嘆為觀止。
梁孝王陵
公元前168年,漢文帝聽取賈誼的建議,封淮陽王劉武為梁王,這就是梁孝王。梁孝王劉武“以竇太后少子,故有寵,王四十余城,居天下膏腴之地,賞賜不可勝道,府庫金錢且百巨萬,珠玉寶器多于京師”。梁孝王劉武過著“筑東苑,方三百余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的奢華生活。既富有,又得皇上恩寵,在西漢諸王中沒有能與劉武相比者。
梁孝王一生享盡榮華富貴,他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榮登九五。生前遺憾身后補,既然在現世無法“圓夢”,梁孝王就打算到另一個世界去完成未竟的心愿——建造規模巨大的地宮,以便在另一個世界過把皇帝癮。
梁孝王的地宮位于芒碭群山的保安山,總面積700平方米。由墓道、甬道、主室、回廊及10余間側室、耳室、角室和排水系統組成。主室的四周建有回廊,回廊的東端與主室相通?;乩鹊乃慕嵌加卸?,大小一致,回廊內有十字街、飲馬泉、黑水河等。梁孝王陵“斬山作廓,穿石為藏”,工程之浩大、結構之獨特、布局之對稱,都是罕見的。
梁孝王身前未竟的皇帝夢在身后亦終成一場夢魘,自曹操引兵入碭,盜掘金寶數萬斤以來,不斷有盜掘者光顧,千金盡散,空落一聲嘆息。
梁共王陵——中華壁畫奇葩“敦煌前之敦煌”
梁共王劉買陵于1986年發現,1991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該陵用2000余塊重約一噸的塞石封堵,塞石下方建有一錢窖,共出土漢代“半兩”銅錢225萬枚,重約5.5噸。另還出土有鎏金車馬器10000余件,騎兵俑和侍女俑40余件。
梁共王陵中最為珍貴的當數四神云氣圖,這是一副大型彩繪壁畫,主要內容有青龍、白虎、朱雀、魚龍、靈芝及云氣紋等圖案。青龍繪于畫面中間的顯要位置,約占整個室頂壁畫面積的一半以上,騰空飛舞的青龍寓意墓主人乘龍升仙的愿望。青龍的右側為白虎,白虎咆哮的神態中更多地帶有一種愉悅與歡快。青龍的左側為朱雀,朱雀(又名朱鳥、鳳鳥)在漢代被尊為神鳥,圖中飛鳴祥舞的朱雀,透著自在的安閑。而青龍卷著的魚龍,則體現了神靈世界的諧謔與頑皮,還有起補白作用的云紋、花朵和靈芝草。它們所表現的這一神仙世界,即沒有此前先秦時期青銅饕餮的獰厲恐怖,也沒有此后六朝時期的迷茫、痛苦,而是愉快的渴望、樂觀積極、生機盎然,對生前和死后都有永恒幸福的祈求,是對生的世界和死的世界的雙重肯定。它使天上也充滿了人間的樂趣,反映了當時國泰民安,一片盛世。漢代崇尚靈魂不滅,升天成仙,整幅壁畫寓意著墓主人乘龍升仙的愿望。
經專家考證,此壁畫是中國目前所見的惟一一處西漢前期諸侯王級的巨幅彩色壁畫,填補了中國西漢前期巨幅彩色壁畫的空白?!端纳裨茪鈭D》高超的繪畫技巧,讓人不可置疑的相信,它不可能出自民間工匠之手,只能來自西漢的宮廷畫師,代表西漢繪畫藝術的最高成就。這幅壁畫比敦煌壁畫早630余年,被專家們贊譽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目前該壁畫被河南博物院永久收藏。